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志愿 > 文章正文
 
填报高考志愿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天津招考资讯网 2008-6-11 11:54:44

填报志愿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1.家长意愿与考生志向的关系。高校的教学活动是分专业进行的,所以考生选报的专业可能会对自己以后的择业和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家长对此也格外关注,不经意间,往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而忽略了考生本人的志向,这是不可取的。高考填报志愿其实已经是人生职业生涯的一部分,一些人由于当年盲目填报了志愿或专业没有选好,毕业时找不到或开创不了理想的工作和事业,比较遗憾。在充分考虑考生本人特长、爱好、志向以及高考成绩的前提下,全家共同协商填报志愿是不错的选择。

 

  2.本市院校与外地院校的关系。从招生计划数看,外地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占计划总数的41%;从招生院校的所数看,外地院校的比例占全部在津招生院校的90%以上。考生填报志愿时应综合考虑,采取内外适当兼顾的原则,不要只注重招生院校的地理位置,而忽略招生院校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就业去向、就业状况等多种因素。考生“扎堆”报考本市院校和“热门”地区院校,使这些院校录取分数大幅升高。在本科二批A阶段或B阶段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如果院校线上生源不足,还可以享受降10分投档的照顾政策;另外,本科一批B类、本科三批A阶段、本科三批B阶段、高职(专科)批次A阶段、高职(专科)批次B阶段的外地高校,如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经高校同意,可适当降低分数提供考生电子档案,这项政策为积极考虑报考外埠本科院校志愿的考生提供了机会。希望广大考生既积极考虑本市院校,又充分兼顾外地院校,既积极考虑坐落大城市的高校,也充分考虑大城市以外的高校。

 

  3.院校与专业的关系。既能选择填报自己想往的院校又能选择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是比较理想的,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然而,许多考生总是要面临在理想的院校和专业之间选择的矛盾,是院校志愿重要还是专业志愿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关键在于考生本人的志向和爱好。有一点提示供考生参考,就是在通常情况下,相对高分的考生偏重于选择专业,相对低分段的考生偏重于选择院校。具体是选择“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还是选择其他院校的“热门”专业,这要看考生的重点是放在学校还是专业上。考生填报志愿时考虑院校的牌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个人的特长、喜好,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考入大学以后再转专业(在填报志愿时应向院校咨询清楚能否转专业)。

 

  目前高校教育改革逐步从培养单一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移,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在不断调整,新增专业很多,原有专业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且有些高校在招生时已不再分具体专业,而是按大类进行招生。因此,考生在选报院校和专业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固执一端。

 

  4.热门与冷门的关系。要客观对待冷、热门院校(专业),热门院校里有冷门专业,冷门院校也有热门专业。今年录取为热门专业,四年毕业后也许成为冷门专业,关键是要看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志向。

 

  5.个人愿望与服从志愿的关系。考生的志愿充分反映了个人的意愿,但是否填报服从志愿则是考生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在填报本科二批志愿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建议考生结合本人情况积极稳妥考虑是否选择服从志愿。

 

  每个院校志愿中都设置了专业服从志愿,其往往被一些考生忽视。在近几年的录取工作中,有些考生的成绩已经达到了院校的录取线,但由于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又未填报专业服从志愿而被院校退档,失去了录取机会,十分可惜。因此,建议考生积极考虑填报专业服从志愿,增加录取机会。

 

  6.院校第一专业志愿与第二、第三等专业志愿的关系。同一院校志愿的各个专业间也应有“坡度”,特别是要注意有些招生院校录取工作中安排专业时采用“分数级差”、“专业清”的方式。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其成绩高于所报考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结果却未被录取,原因是所填报的专业录取分数都比较高,其成绩并没有达到所填报专业的要求,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形成通常所说的“专业死档”。

 

  7.体检结论与专业限报的关系。在选报专业时,部分考生因身体条件的原因是受限制的,考生体检时体检医生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结论,已经亮出了报考的“红灯”,但仍有考生在选报志愿时,存在侥幸心理,偏要硬闯限报“红灯”。然而,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考生达到了学校的录取分数要求,由于身体限报也无法被招生院校所录取,宝贵的选择机会被白白的浪费掉。

 

  填报志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生和家长认真分析各种信息,认真分析考生的综合素质,认真分析拟报考的院校情况,积极进行咨询,在中学的指导下稳妥、审慎填报好志愿。衷心祝愿广大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升入到理想的高等学府,回报国家、学校和家长多年来的关心、教育和培养。同时,市高招办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在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将严厉打击中介诈骗、严防和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严禁任何高校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组织参与招生。所有在津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都将通过《招生计划》予以公布,否则一律不安排招生。不要轻信各种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8年福建大学录取新生质量排行榜
·2008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福建高校综合指标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师资力量排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录取新生质量排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2008年度福建省级精品课程高职高专名单
·2008年度福建省级精品课程本科院校名单
·2008-2009学年度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